中秋節將至,月餅熱銷品牌“稻香村”熱度持續攀升,“真假稻香村”的話題再次浮出水面,稻香村到底來自哪兒?蘇州稻香村、北京稻香村到底誰山寨了誰?坊間說辭莫衷一是。

南北稻香村對比圖
“老字號”的虛與實
蘇州稻香村在1999年和2006年兩次被授予“中華老字號”榮譽稱號,而后北京稻香村也榮獲此殊榮。但已持續經營245年、傳承譜系脈絡清晰的蘇州稻香村獲得該認證本無可厚非,可創立于1983年今年只有35歲的北京稻香村為何也能跨過“歷史悠久”這道評選門檻?
事實上,這是一則“移花接木”的故事。歷史上,稻香村在光緒年間就已傳入北京,1895年金陵人郭玉生北上,在北京前門觀音寺打出“稻香村南貨店”的字號,售賣南味食品,在老北京頗有一份名號。如今的北京稻香村正是以“復業”的名義開辦起來的,因此始終宣稱自己是與“稻香村南貨店”有著100多年血脈相承的“老字號”。
但兩者之間真是所謂的傳承關系么?事實并非如此。由于經營不善等原因,落戶京城的“稻香村南貨店”早在1926年就關了張,彼時,所謂的“傳承人”在哪里呢?“稻香村”的百度百科及相關文獻顯示,北京稻香村的創辦者劉振英是稻香村南味食品派系的第五代傳人,但“劉振英”個人百度詞條中又明確寫到其出生于1921年,由此可知在“稻香村南貨店”1926年關張時,劉振英年僅五歲,傳承稻香村之說難以令人信服。
所謂“中華老字號”,北京稻香村怕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。
野心不止,奪嫡不休
聲譽的搶占只是單方面的盤算,嫡系地位的確立才能滿足野心家的胃口。近年來,北京稻香村“三禾”的廣告語出現在北京的大街小巷,“三禾”的標識也逐漸被大眾認知。但沒幾個人知道,“三禾”的標識是北京稻香村1988年申請的,而蘇州稻香村的“禾”字商標在民國年間就已注冊使用且在1979年再次注冊,北京稻香村此舉無疑有“明知故犯”的攀附之嫌。

蘇州稻香村在民國期間被批準注冊“禾”字標
踩在別人肩膀上往上爬的事并非只此一件。兩家稻香村也曾有過和諧美滿的過去,蘇州稻香村曾兩次授權給北京稻香村使用蘇州稻香村現持有的“稻香村”商標。2008年1月22日是第二次授權的時間,而蘇州稻香村被蒙在鼓里的是,北京稻香村在被授權使用商標的前四天,即2008年1月18日,已向政府提出了“三禾北京稻香村”商標的申請,且在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結束(2018年12月31日)前,北京稻香村還在一直使用蘇州稻香村授權的“稻香村”商標。凡此種種,“聰明”至極。

2008年1月22日生效的商標授權協議

北京稻香村2008年1月18日申請三禾北京稻香村商標
根在蘇州,歷史可鑒
稻香村根在蘇州的事實,在歷史典籍中多有記載。據《南方飲食掌故》一書中記載,乾隆皇帝南巡至蘇州時,微服私訪偶遇稻香村,品嘗店內蜜糕后贊不絕口。稱贊稻香村的糕點為“食中雋品,美味不可多得”,還特御賜“稻香村”葫蘆招牌,從此稻香村名揚天下。1923年朱楓隱所撰寫的《饕餮家言》、1934年蓮影撰寫的《蘇州小食志》等書中亦對稻香村源于蘇州之事有所描述,可作為稻香村“蘇州籍貫”的佐證。由此可見,蘇州才是稻香村的根基所在,蘇州稻香村才是擁有245年歷史的稻香村的鼻祖,這一點毋庸置疑。

蘇州稻香村老店復原圖
事實不勝枚舉,一言以蔽之:稻香村的根在蘇州,傳承的衣缽亦在蘇州,蘇州稻香村才是稻香村品牌的創立者和傳承者。歷經245年風雨跌宕,蘇州稻香村的根基愈發穩固。即便身處無休止的“黑云壓境”中,蘇州稻香村依舊將蘇式糕點傳統制作技藝代代薪火相傳,更讓中式傳統糕點的味道從蘇州擴散到全國,更由中國飄向了海外。
本文允許轉載,轉載時需注明出處:全時財經 - http://www.clothingreviews.net/commercial/20180910/443833.html